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股票配资论坛
扫码进群,与同行一起共话医事~
用药小妙招
本文来源:医生站综合整理
近期,多地医保局密集发布《解除医保协议医疗机构名单》,引发了医疗行业广泛关注。
四川内江市资中县一次解除59家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协议,广东珠海市解除5家药店医保服务,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公示解除215家协议医药机构... 这些数字背后,折射出在集采与DRGs/DIP支付改革大背景下,中小民营医药机构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。
退保潮席卷全国
这场退保浪潮规模空前且席卷全国。数据显示,仅一个月时间,全国就有600余家医药机构退出医保系统,涉及深圳、苏州、杭州等十余个城市。
除被动解除协议外,越来越多的医药机构选择主动退出医保体系。岳麓区公布的215家协议医药机构中,大部分为“主动申请解除”。兴安盟地区也有104家医药机构主动选择退出医保服务协议。
这一趋势在民营医疗机构中尤为明显。全国多地同时出现民营医院主动\"降级\"现象,从二级降为一级,甚至从一级医院降为门诊部。
集采与DRG/DIP双重压力
退保潮背后是集采与DRG/DIP支付改革的双重压力。
集采通过集中采购使药品价格大幅下降,压缩了医疗机构传统的\"药品加成\"利润空间。
DRG/DIP支付改革则促使医疗机构转变以往“以量取胜”的粗放经营模式,转而追求诊疗效率与成本控制。这对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许多中小型民营医院由于自身条件限制,如特色不鲜明、医疗资源匮乏、经营管理欠佳等,难以适应这种“新玩法”。
违规成本激增与经营压力
医保大数据监管趋严导致违规成本激增。一家二级康复医院就因低标准入院、挂床住院、套取DRG康复病组费用等问题,被医保部门追回违规资金及违约金共计约45万元,并处以约26万元罚款。
更严重的是,医保局暂停了该院老年病科和儿童康复科部分医保结算服务,时间长达4至10个月。这对主要依赖医保收入的民营医院几乎是致命打击。
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中,医保收入占比超过了70%。一旦失去医保资格,患者信任度将迅速下滑,医院现金流立即告急。
退保潮折射出医疗医保体系的深层变革。民营医院要在这场洗牌中存活下来,必须从“粗放经营”转向“精细化管理”,从“追求规模”转向“特色化发展”。
未来医疗市场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,那些能够提供差异化、高品质医疗服务的民营机构,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。
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!
加入我们吧!
责任编辑:银子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贝格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